vivo Vision炸场!398克改写MR格局,中国科技企业要抢下下一代计算平台?...
当沉浸式交互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市场,智能头显作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的轮廓日益清晰。
根据全球知名市场咨询机构 IDC 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同比增长26%;中国市场更是以275万台出货量、107%的同比增幅展现出爆发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21日,中国科技企业vivo于30周年之际推出首款混合现实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其从智能手机生态向MR领域的战略延伸,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可能成为推动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变量。
在vivo的技术架构中,MR被定义为机器人的“智能眼”,与 AI 大模型构成的“超级脑”形成认知-决策闭环:“眼睛”负责实时环境扫描与信息采集,“大脑”依托 vivo在影像、AI 领域的技术积淀完成环境识别、建模与行动决策,而“小脑与肢体”的硬件开发则联合产业链伙伴协同推进。这种 “核心技术自研+生态资源整合”的模式,既保持了技术竞争力,又加速了产品落地进程。
渐进式突围的战略定力,彰显了 vivo 的长期主义。其规划清晰呈现三级跳路径:通过 MR 产品迭代空间计算技术夯实基础; 10-15年实现普及型家用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最终形成“技术突破-产品验证-场景拓展”的正向循环。这种不急于求成、专注构建技术护城河的节奏,正是在长赛道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从跟随到引领
vivo进军MR领域正加速相关产业爆发,对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中国代表性科技企业,其入局不仅带来新技术与产品,更带来新的竞争理念和生态模式,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胡柏山提出“看十年”的长期主义,聚焦最广泛用户高频需求,基于老龄化、AI 发展背景选择家用机器人长赛道,采取渐进突围策略。这种战略定力将使vivo在 MR与机器人领域稳步前行,其技术与生态布局将推动 MR与机器人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式全民普及产品,与智能手机形成共生,引领未来智能终端发展。胡柏山认为,MR与手机并非替代关系,更可能是互补关系,未来可能出现多端协同,共同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事实上,在全球科技创新竞逐中,中国企业正在关键赛道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vivo 进军 MR 领域的布局,恰是这种技术深耕决心的生动缩影。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战略延伸,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以核心技术突破重构产业格局、抢占未来制高点的集体追求。在 MR 领域,中国企业有可能缩短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实现并跑甚至引领,这得益于国内供应链、技术积累等优势。
从显示技术突围到计算平台迭代,中国企业始终以“做正确的事”的信念突破技术壁垒:显示领域打破国外垄断,移动终端领域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这些突破的背后是对“长期主义”的坚守——不追逐短期风口,聚焦产业本质与用户需求,在技术长坡上持续投入。
单一技术突破难以支撑产业变革,唯有构建开放共生的生态才能实现全链条跃升。vivo 在 MR 领域秉持“生态共建,产业共荣”理念,通过拥抱开放标准吸引开发者,依托供应链能力与合作伙伴形成“技术研发 + 硬件制造”的高效协同。这种模式以开放打破封闭,以协同替代垄断,让创新红利惠及全产业,推动行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领先”。这也体现了来自 vivo关于企业战略与生态构建的思路,即需从硬件出发,结合用户洞察和技术积累,构建基于硬件和载体的生态,为开发者提供工具和支持,推动产业共融,同时注重用眼健康等用户关怀。
从电话机到智能手机,再到 MR 与家庭机器人,vivo 的轨迹印证着中国企业“围绕能力圈成长”的战略智慧。选择 MR 与机器人作为下一个十年的核心赛道,并非追逐热点,而是基于对老龄化社会需求、空间计算趋势的洞察,以及自身在影像、AI、供应链等领域能力的自然延伸。这种“需求导向”与“能力圈”校准后的选择,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不盲从他人路径,以自主技术为基,以市场需求为舵,走出中国特色的突围之路。
在对话中,多数嘉宾认为MR爆发可能在2-3年左右,若硬件体验达标、价格合理、内容生态成熟,将形成正向循环。
当vivo将MR定义为 “数字分身”,与手机“随身大脑”、机器人“物理替身”构建协同生态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蓝图,更是中国科技企业面向未来的集体野心。这种野心以技术深耕为根,以生态共建为翼,正在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 跨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在全球产业版图重构的关键期,这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技术决心,终将让中国企业在未来智能时代的制高点上,占据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而从“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的缩影,相较于海外企业侧重技术炫技,中国厂商更擅长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可规模化的商业场景,这种“技术-场景-盈利”的闭环能力,正在重塑全球科技产业的竞争规则。当MR与机器人、手机形成协同生态,中国企业有望凭借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全产业链优势,在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对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话语权具有深远意义。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8-21 21:16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vivo Vision炸场!398克改写MR格局,中国科技企业要抢下下一代计算平台?...
当沉浸式交互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市场,智能头显作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的轮廓日益清晰。根据全球知名市场咨询机构 IDC 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