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暴力伤医事件再现,如何杜绝医院变成矛盾激化的“放大器”?...
据中国新闻周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曝出一起伤医事件。
尽管该院骨科王姓主任医师经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但暴力伤医的事件时有发生,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去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伤害,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大楼也发生过严重的患者伤医暴力事件,行凶者最终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就暴力伤医的恶劣行径,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中国医师协会已多次发声。国家卫健委表示,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伤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暴力伤医,不仅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感和执业信心,尤其还会对年轻医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一名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还指出,应该反思暴力伤医背后的深层原因。“单纯严惩凶手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杜绝这些事情发生。我们的管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是否出现了偏差?”
还有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应该让医院变成矛盾激化的“放大器”。“行凶者杀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医生,而是无数个等待救治的病人。”
相关律师指出,目前还没有针对侵犯医生权益的专门立法,司法实践中对于暴力伤医刑事犯罪所处罪名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2020年12月,上海市出台了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的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医疗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者侵害的,可以采取避险保护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在不危及医疗安全的情况下暂停相关区域诊疗活动。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邓勇教授曾分析认为,根据司法裁判现状,对于故意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法定刑较轻,导致对医护人员保护不足;此外,案件的裁判标准不明确,部分案件不仅不会加重处罚,还会考虑行为人作案时系亲属且身患疾病,酌情从轻处罚,难以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谢斌教授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伤医事件屡禁不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或者司法问题。尽管‘严刑峻法’可能对部分暴徒有一定震慑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并无前科甚至毫无这方面法律意识的人,事前预防作用并不明显。”
谢斌建议,当前条件下,可对医院内安保制度做进一步细化,强化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要在社会层面加强普法和医学科普,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9-23 12:56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记者观察|暴力伤医事件再现,如何杜绝医院变成矛盾激化的“放大器”?...
据中国新闻周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曝出一起伤医事件。尽管该院骨科王姓主任医师经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但暴力伤医的事件时有发生,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去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