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网

东方财经网

信贷淡季叠加需求疲软:10月居民贷款收缩,对公贷款“扛压”

盛媛 2838

信贷淡季叠加需求疲软:10月居民贷款收缩,对公贷款“扛压”...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与此同时,社融口径下新增贷款继7月后再度转负至-201亿元。分部门看,信贷结构呈现“对公托底、居民偏弱、票据冲量”的特征。

信贷投放为何降速?如何解读最新金融数据?

综合专家分析来看,10月信贷低迷部分缘于传统信贷淡季的季节性回落,更核心的是经济金融结构变迁,叠加地产周期偏弱、地方债及企业债置换贷款的影响。当前贷款利率已长期低位运行,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满足度较高。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提振效果尚未完全体现,后续有望逐步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景气度,助力信贷结构优化。

居民信贷偏弱

居民贷款是10月信贷同比少增的主要拖累项。

数据显示,10月居民端信用扩张动力不足问题凸显。当月居民贷款减少3604亿元,同比多减5204亿元。其中,短贷减少2866亿元,同比多减3356亿元;中长贷减少700亿元,同比多减1800亿元。短贷和中长贷双双承压,反映出居民消费与购房需求均待提振。

信贷淡季叠加需求疲软:10月居民贷款收缩,对公贷款“扛压”

对公短贷的负增长呈现季节性与外部因素叠加影响的特征。10月恰逢双节假期,且受中美关税摩擦扰动,制造业PMI降至49%,环比9月下降0.8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景气度有所回落。

温彬认为,受此影响,企业用于日常生产经营的短期流贷增量会下降。从历史规律看,10月对公短贷也均呈现季节性回落。

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表现反映出投资意愿不足的现状。王一峰表示,现阶段企业经营景气度偏低,“生产—消费—投资”内循环有待进一步畅通,企业投资再生产意愿不足,项目类贷款投放持续同比少增。

但从信贷结构来看,仍存亮点,金融资源越来越多地配置到“五篇大文章”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反映了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行业资金需求的变动。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10月为传统信贷淡季,贷款投放强度会季节性回落。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经济金融结构变迁以及信贷基数较大,贷款需求减少、增速下降是长期趋势。

温彬强调,用社融观察金融总量,能更清楚看到资金支持的整体力度,也能了解不同融资方式的构成,对于形势研判及市场分析都能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信贷扩张有三大支点

值得关注的是,10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集中落地,但尚未对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形成明显提振。

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一影响具有渐进性与滞后性。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政策性金融工具影响尚未完全显现,10月主要是落地项目补充资本金,项目启动配套融资是后一阶段,2022年政策性金融工具对中长贷的影响也是渐进、连续的;今年顺利实现全年GDP增速目标已是大概率,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可能会更倾向于将项目投融资后置为2026年“开门红”做准备,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影响应会集中体现在明年一季度。

温彬认为,9月以来5000亿元新型政策工具额度加快投放,大部分集中在10月投放完成,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伴随项目资本金到位,相关项目配套融资需求空间将逐步打开,企业中长贷景气度有望边际改善。

后续看,信贷扩张支点或集中在几个领域:一是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落地与扩容;二是与新动能相关的贷款有望保持较快增速;三是化债背景下,城投公司、事业单位等机构以银行贷款偿还经营性欠款,以银行信用置换商业信用,对公贷款将持续发挥信贷“压舱石”作用。

虽然10月我国信贷增速延续回落态势,但社会融资规模与M2(广义货币)增速仍维持相对高位,这一数据特征既反映出当前信贷市场的阶段性变化,也凸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并未减弱。

温彬表示,伴随经济金融结构持续变迁,企业融资渠道已从过去依赖银行贷款为主,转向债券、股票等多元化市场化融资方式,今年以来社融增量中贷款外其他融资占比已超一半,单一贷款指标已难以完整呈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全貌。

以下内容为友情赞助提供

项目群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11-14 18:26 修改

标签:

上一篇全国首家股份制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成立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后一篇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11-14

信贷淡季叠加需求疲软:10月居民贷款收缩,对公贷款“扛压”...

2025-11-14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与此同时,社融口径下新增贷款继7月后再度转负至-201亿元。分部门看,信贷结构呈现“对公托底、居民偏弱、票据冲量”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