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募资用于支付上市费,量化派18亿对赌重压下“流血”IPO...
拟募资1.24亿港元,上市开支却高达1.07亿港元——即将上市的量化派,可能将创下港股IPO“性价比”最低记录。
已经启动招股的量化派,预计11月2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该公司拟全球发售1334.75万股,招股价介于8.8~9.8港元,预计募资总额1.24亿港元。然而,由于绝大部分融资都将用于支付上市公司费用,该公司此次融资净额只有580万港元。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量化派之所以不惜代价推进上市,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与早期投资者签订的对赌协议带来的巨大压力。招股书显示,该公司若未能成功上市,账面价值高达18亿元人民币的“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将面临赎回,在账面现金仅2.1亿元的背景下,这对该公司带来了沉重的潜在债务压力。
“自掏腰包”上市
量化派此次赴港上市,拟全球发售约1334.75万股,招股价区间为8.8至9.8港元,预计最高募资仅约1.24亿港元,成为年内发行规模最小的项目。
尽管融资规模有限,但上市开支却相当高昂。根据招股书披露,假设发售价为每股9.3港元,包括包销费、佣金、联交所及证监会、法律与其他专业费用在内的总上市开支合计约1.07亿港元,相当于募集资金总额的94.6%。
这意味着,该公司上市募集的资金,九成以上将用于支付上市相关费用,实际可用于业务发展的资金仅约580万港元。
量化派已在过去几年的利润表中,确认并扣除了部分上市开支:根据招股说明书,该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上市开支,分别为2666.9万元、964万元、2346.7万元。2025年前五个月为540万元。
该公司预计,剩余上市开支中的约1490万元将在损益表中扣除,另有约2100万元(占募集总额的18.6%)将于上市后自权益中扣除。

港股企业上市首发费用与融资总额存在一定关联。今年以来,融资规模较小的IPO,上市费用普遍控制在1亿港元以内,仅融资规模较大的IPO项目才会出现较高的上市开支。根据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梳理,今年以来共有89家公司在港上市,其中46家首发费用低于1亿港元,占比超过一半。而首发费用较高的案例多集中于大型IPO,例如紫金黄金国际、宁德时代,首发费用分别达到5.6亿港元和3.69亿港元。
从发行费用占融资总额的比例来看,量化派的表现也显著偏离市场常态。第一财经据wind数据统计,年内上市的89家港股企业中,发行费用占比几乎全部低于40%,更有超过八成的公司将该比例控制在20%以内。
上市开支高达上亿元
如此之高的发行费用,让量化派此次赴港上市引发市场诸多疑问,最受到关注的两大焦点在于:为何该公司发行费用高达1.07亿港元,远超同规模IPO常态?又为何在成本如此高昂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推进上市?
就发行费用而言,量化派的成本结构呈现出一定异常。
根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IPO包销相关开支高达约7350万港元,其中法律顾问及申报会计师的费用约占5490万港元,其他费用及开支约1860万港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同规模IPO的正常水平,甚至接近部分大型上市项目的法律专业费用总额。
上述中介人士告诉记者,量化派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公司,业务模式和收入确认的合规性可能是监管问询的重点。而且曾多次递表。或许是为了证明其合规性,需要律师和会计师进行大量深入的尽职调查和文件起草,以应对联交所多轮、细致问询。即便如此,这一费用规模、比例,在小型IPO中还是偏高的。
该公司包销相关开支(包括但不限于佣金及费用)约为3320万港元。有港股IPO中介人士透露,市场常规的包销佣金通常在1.5%至4%之间,全球协调人奖金则在0.5%至1%区间浮动。然而量化派的包销费用占募资总额比例已超过20%,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对于包销费用的具体安排,量化派在招股书中说明,全球发售的包销佣金总额预计将在招股章程刊发后簿记截止后厘定,并受多项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最终发售价、有关包销团成员引入的投资者质量及全球发售的认购水平。
潜藏对赌危机
量化派(前身为量科邦)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首次赴美上市折戟后,该公司已多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疑问也由此而来:为何在发行费用如此高昂的情况下,该公司仍要坚持上市?
这背后,可能与公司背负的对赌协议带来的巨大压力有关。
根据招股说明书,从2022年起,量化派“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规模开始显著攀升。截至2022年至2025年5月底,账面值分别达到人民币14亿元、16亿元、17亿元和18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这些金融工具账面值的变动,主要源于公司需要为可能发生的“或然赎回事件”确认金融负债。量化派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到:上市后,赎回权及优先清算权将自动终止,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将自负债重新分类至权益。
第一财经梳理招股书发现,2022年,量化派曾进行一轮优先股融资,投资者按面值认购了合计2.63亿股A系列优先股,其中不乏阳光人寿保险、East Asia Star Investment(BVI)Limited、上海大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等知名机构。

根据股东协议,这些优先投资者被授予了赎回权及优先清算权等特殊权利。条款规定,若发生特定或然事件,尤其是公司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合格首次公开发售,或者创始股东对集团的控制地位发生变化,优先投资者有权要求量化派赎回股份。
而支付赎回价格需要高昂的费用。根据协议,赎回价格需取以下两者中的较高者:一是按年复利10%计算的原始投资回报;二是原始投资额的120%加上所有已宣派但未支付的股息。虽然该赎回权在2022年6月29日递交上市申请后暂时中止,但协议明确规定,量化派最终未能成功上市的情况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此次未能成功上市,面对规模已达18亿元的优先金融工具,量化派将不得不按照上述苛刻条款进行赎回。与此同时,该公司的短期偿债压力也不容忽视。除上述赎回费外,一年内需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款、租赁负债、应计开支和其他流动负债分别达到3731万元、509万元和1991万元。而截至今年9月30日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1亿元。

以下内容为友情赞助提供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11-26 18:12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95%募资用于支付上市费,量化派18亿对赌重压下“流血”IPO...
拟募资1.24亿港元,上市开支却高达1.07亿港元——即将上市的量化派,可能将创下港股IPO“性价比”最低记录。已经启动招股的量化派,预计11月2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该公司拟全球发售1334.75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