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并购交易已累积557单 拟IPO项目成为产业并购重点...
新华财经上海4月9日电(记者 杜康)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合计发布并购交易557单,其中重大并购69单。自2024年6月19日“科创板八条”出台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90余单股权收购,交易金额合计超220亿元;2024年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数量超过2019至2023年五年的总和。
今年以来的重大并购交易热度不减,“多样化”态势持续:收购拟IPO资产、海外并购、未盈利标的收购等均有新案例同市场“见面”。而一批新案例落地的背后,是上市公司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并购重组这一主渠道深度参与产业整合。
“锚定”产业 拟IPO项目成为并购标的“主产区”
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以来,截至2025年4月6日,沪市69单重大并购交易中,约七成均为产业并购。其中,拟IPO“阵营”作为相对成熟的产业项目,成为并购标的“主产区”。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新增的沪市34单重大并购交易中,拟IPO资产作为标的的占到约三成,其中以半导体、汽车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为主。“科创板八条”出台以来,科创板涌现7单收购拟IPO企业交易,有效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
例如,主营半导体制程设备、系统集成及支持设备研发生产的至纯科技近年来将眼光放到了电子材料领域。公司最近披露重组方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威顿晶磷83.7775%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至纯科技在最新披露的机构调研记录中表示,此前公司已经参与了威顿晶磷A轮融资,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鉴于目前标地公司IPO进度较缓慢,公司充分考量了半导体领域资本开支的周期性,决定收购威顿晶磷。”
从2019年布局到2025年启动收购,至纯科技的收购考量应该更趋成熟,而选定的拟IPO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规范性建设相对“底子”更好,收购者的天平自然会有所倾斜。这也正是近期重组的一大特点:起步更稳、出手更准。
“与本轮并购重组热度回升初期相比,随着政策支持产业整合或升级的逻辑不断强化,现在上市公司筹划重组基于产业逻辑考虑得更多,步子就更稳,方案推出的成熟度也就更高,这是大趋势。”有市场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
又如,奥浦迈披露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澎立生物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澎立生物主要提供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前CRO服务,同样有过IPO经历。虽然澎立生物市场份额较小,但同上市公司在业务和客户、海外战略布局、运营管理体系等方面都能形成协同。
政策包容度不断提升 海外并购、未盈利资产收购案例不断
可以看到,近来基于产业链的并购,形式更加多样,海外并购、未盈利资产收购的示范案例不断“更新”。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沪市新增34单重大并购交易中,26单为产业并购,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医药、软件等行业。“科创板八条”出台以来,科创板公司已披露15单拟收购境外企业、26单收购未盈利企业交易,政策包容度不断提升。
在半导体领域,沪硅产业最新的并购方案是对高端硅片业务的整合。作为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沪硅产业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新昇晶投46.7354%股权、新昇晶科49.1228%股权和新昇晶睿48.7805%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完成后,沪硅产业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持有上述三家公司100%的股权,以实现对二期300mm大硅片核心资产的全资控制。业内认为,通过对这些子公司少数股权的收购,能够进一步加强沪硅产业对旗下相关业务的掌控力,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形成更加紧密高效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毕得医药则通过“分步走”的海外收购完善布局。公司发布的重组预案显示,筹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维播投资的部分股权,以取得维播投资控制权,从而实现对最终目标公司Combi的控制。双方在产品品类、技术积累、仓储资源及销售资源等多方面均有高度协同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核心工具,实现了同产业整合的“深度融入”。
编辑:葛佳明
文档于: 2025-04-09 18:36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沪市并购交易已累积557单 拟IPO项目成为产业并购重点...
新华财经上海4月9日电(记者 杜康)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合计发布并购交易557单,其中重大并购69单。自2024年6月19日“科创板八条”出台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