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网

东方财经网

实控人之争再度升级 振芯科技公司治理“僵局重现”

康耕甫 5535

实控人之争再度升级 振芯科技公司治理“僵局重现”...

新华财经北京4月16日电(康耕甫)深陷实控人之争的振芯科技再现董事会“斗法”。振芯科技13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不予提交控股股东成都国腾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腾电子”)的临时提案至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公开信息显示,振芯科技在2020年变更为无实控人之后,2025年初又由无实际控制人变更回何燕为实际控制人。上述提案正是何燕重回实控人之后,对公司董事会进行渗透提出的计划,具体来看,该临时提案涉及增加董事会成员和修订公司章程,而这一计划遭到了公司现有董事会的阻击。

显然,振芯科技在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之后,新一轮的“斗法”再度把公司带回公司治理的“震荡僵局”,也把企业内部矛盾重新暴露到公众视野之中。

实控人之争已持续七年

振芯科技的实控人之争由来已久。

2010年8月,振芯科技(原证券简称“国腾电子”)在创业板上市。在最初的股权结构中,国腾电子是振芯科技的控股股东,上市前持有振芯科技51.23%股权。国腾电子的股东为五名自然人,分别为何燕(持股51%)、莫晓宇(持股28%)、徐进(持股7%)、谢俊(持股7%)、柏杰(持股7%)。

据公开信息显示,从2013年开始,双方逐渐分为两大阵营,一大阵营为莫晓宇、徐进、谢俊、柏杰等管理层股东,另一阵营为投资人股东何燕。分裂肇因始于何燕卷入一起刑事案件,影响了公司业务发展,且双方多轮沟通后又无法达成一致的协商意见,进而演变为双方开始围绕国腾电子的存续问题展开博弈。

2013年6月,何燕因涉嫌非法经营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14年1月,何燕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检察院机关批准执行逮捕,随后在2016年10月,何燕因犯挪用资金罪、虚开发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0万元。

由于公司营收绝大部分来自特定行业,这成为振芯科技绕不开的问题。为化解实控人受到刑事处罚给公司带来的风险,自2017年以来双方反复沟通协商,但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2018年2月,振芯科技董事长莫晓宇、董事兼总经理谢俊、董事徐进及柏杰向成都高新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解散国腾电子,由此双方围绕实控权进行的角逐正式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同年9月,高新区法院作出解散国腾电子的一审判决。2018年10月,何燕不服一审判决结果向成都中院提起上诉;2019年5月,成都中院裁定此案发回高新区法院重审。

在双方互诉期间,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2017年8月-2020年1月国腾电子股东多次召开股东会而未能达成任何一致决议。国腾电子的僵局,也使得任何一名股东无法通过国腾电子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表决施加重大影响。因此2020年1月,振芯科技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宣告公司已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2021年11月,成都高新区法院作出国腾电子不予解散的重审一审判决;2021年12月,原告莫晓宇、谢俊、徐进、柏杰不服重审一审判决结果向成都中院提起上诉。2024年12月30日,成都中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即驳回莫晓宇、谢俊、徐进、柏杰关于解散国腾电子的诉讼请求。

今年1月2日,振芯科技就上述事项发布公告。1月15日,振芯科技披露,公司董事会通过《关于实际控制人变更的议案》,上市公司拟由无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认定何燕为实际控制人。即何燕在5年后重回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在双方围绕公司实控权展开的激烈角逐中暂时取得领先。

“由于公司从事的是特种行业,实控人涉及刑事犯罪,无论在业务层面还是在融资层面都有着严重的影响。这其实也是双方争议的肇因。”一位深谙资本市场规律的业内人士称,振芯科技未来资本市场之路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

双方争斗严重影响公司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何燕受到刑事处罚以及公司治理问题长时间的“折腾”,对营收绝大部分来自特定行业的振芯科技来说,业绩及进一步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何燕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2013年,振芯科技归母净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1533万元,这也是公司上市至今15年里唯一一次年度亏损,当年净利润同比增速-162.98%,也是15年里同比增速最低的一年。

2014年至2019年,振芯科技虽然一直保持盈利,但总体呈现出盈利波动并不断减少的局面,到2019年,公司盈利已缩减至459万元。

2020年1月,振芯科技董事会议案宣告公司转为无实控人状态,巧合的是公司业绩也迎来3年高速发展期。2020年当年,公司实现营收5.77亿元,同比增长22.38%;实现归母净利润8061万元,同比增长1657.46%,一举扭转此前连续4年同比负增长的局面。2021年和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7.48%、49.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87.91%、98.13%,2022年归母净利润3亿元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2021年11月之后,何燕和其他四位股东的矛盾日益升级;同时诉讼、针对公司的各种虚假举报也出现了很多,这牵扯了很多精力,公司业绩也开始出现下滑。”一位熟悉振芯科技的业内人士表示。

振芯科技的财报表现也佐证了这种说法。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27.95%、75.81%、71.67%。近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业绩在2023年基础上再次大幅下降,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减少6.44%,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44.91%,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86.40%。

具体来看,2024年振芯科技三大业务中有两项出现下滑。营收占比最高的集成电路业务实现收入3.79亿元,同比下降16.58%;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实现收入1.24亿元,同比下降29.75%,仅北斗导航综合应用业务实现同比正增长。

“上市公司实控人有刑事犯罪记录,但如果不在上市公司任职,不担任董监高,其实从法理上并不会对公司产生影响。”行业资深人士向新华财经表示,不过,对客户是特定行业的公司来说却可能是个硬伤,这会对公司业务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为特定行业一般各方面要求都很高,考虑也比较全面。

近些年振芯科技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也颇为不顺。2016年7月,振芯科技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1.65亿元,用于北斗研发基地建设项目。根据相关规定,振芯科技不符合非公开发行条件,市场融资被迫终止。

2021年3月,振芯科技再次申请“小额快速非公开发行项目”,但由于国腾电子解散诉讼重审一审判决结果,同时因无法履行必要的尽调程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事宜又被迫终止。

不过,虽然振芯科技由于“内耗”导致业绩下滑,但在现有管理层的治理下,公司业绩横向对比来看依然较为领先。公开数据显示,与成都华微、北斗星通、盟升电子等6家同行业企业对比,振芯科技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列第三、四位;2024年双双升至第二位,并且两项财务指标的同比增速均大幅高于整体平均数和中位数。

实控人之争再度升级 振芯科技公司治理“僵局重现”

*注:其中华力创通财务数据来自业绩预告;铖昌科技和成都华微财务数据来自业绩快报。

公司治理问题亟需解决

显然,2020年至2022年这三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公司治理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尤其是2021年11月之后,何燕一方看到了重回振芯科技实控人的希望,双方之间的争斗再度升级,如前文所述,2022年之后,何燕和其他四位股东的矛盾日益升级。

今年1月15日,振芯科技披露的公告显示,上市公司拟由无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认定何燕为实际控制人,何燕在法理上重新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告显示,4月11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国腾电子发出的《关于要求增加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临时提案的函》,提请增加《关于修订<振芯科技公司章程>的议案》至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其中,针对公司章程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将“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三名为独立董事”修改为“董事会由九至十二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情形中的“董事人数不足六人”改为“董事人数不足公司法规定人数或者本章程所定人数的三分之二”。

这也是何燕重回公司实控人之后推动国腾电子提交的首个提案,不过董事会以同意9票、反对0票、弃权0票的表决结果,决定不予提交该临时提案至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认为临时提案中“董事会由九至十二名董事组成”未明确确定董事会确切人数,且缺乏国腾电子集团公司内部决议授权,因此不符合相关规定。

“目前振芯这边的董事全是经营班子,何燕这次的目的就是让她这一方的人进入,从而慢慢渗透董事会。”上述熟悉振芯科技的业内人士表示。而本次公司董事会否决国腾电子的临时提案,也将振芯科技公司治理的内部矛盾重新暴露到公众视野之中。

不过,资本市场还是看好振芯科技未来发展前景,中泰证券研报显示,振芯科技是北斗及特定高性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可提供集成电路+终端+系统全栈智能产品,并围绕“特定行业+AI”业务布局后,公司的产品形态将由硬件向系统级转变,从原产品供应商转变为可提供全智能化系统及服务能力的供应商。

但报告同样突出了公司的管理团队和股权结构。报告认为公司管理层技术工程背景深厚,产业经验丰富;同时股权结构为无实际控制人。

如今,振芯科技股权结构已然发生变化,公司若想真正发展成为北斗及特定高性能集成电路的领军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问题还有待厘清及彻底解决。

编辑:王媛媛

文档于: 2025-04-16 15:26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4-16

实控人之争再度升级 振芯科技公司治理“僵局重现”...

2025-04-16

新华财经北京4月16日电(康耕甫)深陷实控人之争的振芯科技再现董事会“斗法”。振芯科技13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不予提交控股股东成都国腾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腾电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