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的40周年:一场展会与一座城的“共生进化”...
2025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下称“2025上海车展”)即将在4月23日迎来开幕。
今年刚好是上海车展40周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回顾上海车展,展馆面积从最开始的1万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超36万平方米,参展厂商从328家增至近1000家,参展国别或地区从22个增至26个——40年风云,上海车展俨然已发展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级车展。
除自身发展外,上海车展40年见证的,更是上海乃至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大到强。
在第一届上海车展举办的前一年,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时代”,第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吉普在1984年1月正式成立;随后,第二家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原身为“上海大众”)也在1984年10月签署合营合同,并在1985年2月正式成立。
在上汽大众成立的5个月后,第一届上海车展迎来开幕,当时的报道称,“这是一次展示80年代汽车工业新成就、谋求汽车工业交流与合作的盛会。”
如今,中国汽车工业完成攻防互换,告别“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球创新高地上,成为了输出技术方。“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的“合资2.0时代”开启。
上海汽车的“新”腾飞
孕育了上海车展的上海,在新能源转型和布局上早已走在了时代前列。
2006年,上海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进项目指南》;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1017辆各类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成为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作为上海本土车企,2011年,上汽首款混动车型上市;2012年,上汽纯电动轿车上市。
与40年前的引入大众一样,上海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也积极引入跨国车企,而且这次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2018年,我国在制造业已经基本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对汽车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2018年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将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并且取消在华设立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
在上述政策指导下,2018年,上海市政府与特斯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宣布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地区。该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首个工厂,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工厂之一,从2020年正式投产到2024年10月,累计生产了300万辆特斯拉汽车。2024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超90万辆,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0%以上。
继特斯拉独资建厂后,上海又在今年独资引入了雷克萨斯。2月5日,丰田汽车宣布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决定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新工厂计划于2027年投产,初期规划产能10万辆。
与此同时,上海合资车企也在加速向“新四化”转型。2024年11月底,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宣布,双方合资续约至2040年。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称,上汽大众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即“2030目标”。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上汽大众规划新车中,新能源汽车将是开发重点,包括8款纯电动车型、3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并将首次推出2款增程式车型。
今年年初,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在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展望2025年,上汽通用汽车在产品技术的研发和落地上,要以“电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化”为目标,加速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全面吹响合资车企的反攻号角,成为合资2.0时代的领头羊。
在产品规划上,2025年~2027年3年间,上汽通用计划推出12款全新车型,全部为新能源车型,纯电、插混和新的增程技术都兼顾,覆盖轿车、SUV和MPV的不同车身形式。
上海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上海将加快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是其中之一。在这之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应是重中之重,按照“单车智能为基础,车路云协同为关键支撑”技术路线,上海正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文档于: 2025-04-21 13:07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上海车展的40周年:一场展会与一座城的“共生进化”...
2025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下称“2025上海车展”)即将在4月23日迎来开幕。今年刚好是上海车展40周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回顾上海车展,展馆面积从最开始的1万平方米扩大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