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牛市下投资人涌向贷款炒金,冒险操作风险几何?...
“年初100万买黄金,现在能赚30万!”“消费贷利率3%,黄金年涨30%,要上车吗?”……近期,随着国际金价一路上行突破3400美元/盎司大关,这样的讨论在投资社群、社交平台蔓延。
第一财经调查发现,一些投资者正通过消费贷、信用卡套现等方式购金,甚至出现抵押房产入场的冒险操作,不少投资者将其视为“躺赚”。
然而,这样的高杠杆操作,是否暗藏风险?
由于黄金价格近期波动加大,已有贷款炒金的投资者因踩错时点出现大额浮亏,加上黄金买卖的交易费用、借贷利息等成本,“躺赚”并不容易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信贷资金流向黄金投资本身属于违法违规行为。上海市信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敬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贷款合同一般会明确规定贷款的用途,如消费贷主要用于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支出等。若投资者将贷款资金用于购买黄金,属于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资金,构成违约。
年轻人涌向贷款买金
在广东物流行业工作的熊林今年3月底抵押了老家一套房产,贷出一笔约70万元的资金,分批买入实体黄金。他以购入成本计算,如果黄金未来突破900元/克,每克浮盈基本在100元以上,总共能获取近10万元收益。当前,他持有的黄金已上涨约11%,从账面计算,不仅覆盖了5%的贷款年利率,还获得了近6%的收益。
他告诉记者,相较于当前三线城市的房产,房产抵押后购入黄金的增值空间更大,尤其是实体黄金。
“之前房产是财富的象征,带给我安全感,而现在带给我安全感的是黄金。”熊林说,他打算将手中的黄金持有1~2年,再择高位卖出。
与熊林打算“放长线”不同,大伟在一家电商平台做短视频剪辑,平常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他坚信,炒黄金最紧要的是“快”——找时机要快、买入和赎回也要快。在这种理念下,他最近都在找有优惠活动的借款平台,尽量低息获得资金,再看准时机,在银行积存金产品上“快速进出”,在金价波动中赚取短期收益。
大伟并未透露近期的收益情况,不过他最近一次战绩是在4月7日黄金下跌时投入10万元抄底,4月11日卖出,“4个交易日赚到小半个月的工资。”他说。
金价的不断走高吸引了一批贷款炒金的投资人,第一财经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发现,仅仅近1周,关于“贷款买黄金”的分享帖就超过300余篇,远多于此前。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分享贴文中,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银行的消费贷或经营贷,目前利率在3%~8%。第二类则是银行信用卡、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这类渠道往往有1个月至2个月的免息期,投资者利用免息期腾挪资金购入黄金。在投资标的上,部分投资者看好实物金,选择购入实体黄金。也有投资者看重申赎灵活性,选择黄金积存金、黄金ETF等产品入局黄金市场。
记者注意到,与黄金投资客相比,贷款炒金者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操作手法也更大胆激进,热衷于快进快出,在短线交易中博取收益。
金价上涨滋生套利
不论是抵押房产大额长线投入,还是利用信用卡、贷款平台免息期短线交易,贷款买金者“押注”的是对金价持续上涨的预期。
4月22日,伦敦现货黄金、COMEX黄金期货继续创下新高。截至记者发稿,伦敦现货黄金报3474.66美元/盎司,日内涨1.5%。COMEX黄金期货报3477美元/盎司,日内涨1.54%。
拉长时间线看,截至4月21日,今年以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累计涨幅超29%,已超去年全年涨幅;COMEX黄金期货价格年内累计上涨31%。
黄金猛涨主要与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中信建投期货贵金属分析师王彦青指出,近期驱动金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在于,美国关税政策正阻碍全球分工的供应链体系,同时破坏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考虑到黄金仍然是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无货币信用受损的担忧,黄金需求将大大增加,为黄金价格带来持续支撑。
另一方面,当前,银行发力消费贷,利率不断向下内卷,也给套利提供了空间。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此后,虽然多家银行上调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至3%以上,但借贷成本依旧处于历史低位,与年内超30%的黄金涨幅有巨大空间。
华南一位银行信贷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银行一般不允许信贷资金用于投资用途,但黄金相对比较“尴尬”,同时具有投资与消费双重属性。这意味着,如果客户选择使用信用卡购入实物金,银行信贷风控端可能较难监测。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卡准金价波动的时点。一名黄金行业分析师称,近年来黄金的价格持续上涨,也使得部分投资者形成了一种黄金将持续上涨的错觉,从而导致加杠杆购金等非理性行为。但实际上,黄金是市场价格波动极高的投资产品,不少投资者并没有充分衡量其中风险。
在深圳工作的徐平告诉记者,之前黄金价格波动让她也一度“栽跟头”。4月3日,她透支约5万元信用卡额度,购买积存金,当时价格为745元/克左右。4月8日,积存金报价跳水至约716元/克。仅一周多时间,她就浮亏超1500元。
无独有偶,在深圳经商的微微4月初追涨,贷款获得资金后在某银行渠道购入约80万元积存金。4月7日黄金开始下跌,短短数日亏损超过3万元,微微选择在低位割半仓止损,实际损失在1万元左右。
背后风险
近期,国际金价站上高位,市场人士认为,后续仍然存在波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当前黄金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存在技术回调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投资者在此时买入黄金后遭遇价格下跌,由于贷款需要在短期内偿还,这将导致财务压力增大,轻则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重则因亏损严重而陷入个人财务困境。
虽然当前黄金价格处于上行通道,但从历史经验来看,黄金价格并非只涨不跌。多位早期黄金投资者告诉记者,尽管近20年来,黄金价格上涨了不止5倍,但中间波动幅度非常大。福建一位黄金投资者回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避险需求下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从180元/克到2011年一度涨至330元/克,但在随后3年里,价格大幅回调,她的黄金投资在2020年才终于“解套”。
多家银行近期也密集提示价格波动风险。3月至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纷纷发文称,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提醒客户提高贵金属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4月21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再次发布关于继续做好近期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除金价波动外,投资者短线交易还需要承担其他交易成本。不管是虚拟金还是实体金,在买卖交易过程中都存在一定成本。
据记者大致梳理,银行黄金ETF交易成本约1%,积存金为投资金额的0.5%,实物金条成本因渠道不同存在差异,银行金条每克成本在5~20元,商场金条折价回购损失则可能高达5%~20%。这意味着,投资黄金并非“躺赢”稳赚,即便金价持续上涨,也要计算各项交易成本,而如果金价出现调整下跌,仍然要承受投资损失。
赵敬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黄金的变现能力虽然相对其他资产较好,但在市场极端情况下,如黄金价格暴跌时,可能会出现投资者急于出售黄金但找不到买家的情况,导致无法及时变现偿还贷款,从而面临流动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除金价高波动风险外,“贷款买黄金”面临合法合规问题。早在2022年,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监测和管控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
赵敬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多数银行在贷款合同中明确禁止资金用于贵金属投资等高风险领域,若投资者违规使用贷款资金购买黄金,可能构成违约,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并可能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如冻结账户、资产保全等,这将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银行有权根据合同条款,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并可能停止发放尚未使用的贷款额度,同时可能会收取违约金等。”赵敬国补充称。
(熊林、大伟、徐平、微微均为化名)(实习生蒋习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档于: 2025-04-22 16:42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黄金牛市下投资人涌向贷款炒金,冒险操作风险几何?...
“年初100万买黄金,现在能赚30万!”“消费贷利率3%,黄金年涨30%,要上车吗?”……近期,随着国际金价一路上行突破3400美元/盎司大关,这样的讨论在投资社群、社交平台蔓延。第一财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