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网

东方财经网

离岸金融是沪港金融协同发展核心引擎

迪凡 5666

离岸金融是沪港金融协同发展核心引擎...

在全球金融格局加速变革的当下,离岸金融作为金融皇冠上的明珠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力量;我国开展离岸金融活动,为上海和香港这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香港作为历经“惊涛骇浪”的国际金融中心,已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上海与香港并非竞争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上海更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坚强后盾与重要补充。

上海开展离岸金融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

一是潜在影响。随着上海等地积极推进离岸金融业务,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市场准入条件,可能会分流部分原本集中于香港的离岸金融业务。内地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会吸引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将业务重心转向内地,进而减少香港金融市场的业务量。

上海离岸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若上海在薪酬待遇、职业晋升机会和生活成本等综合因素上更具优势,可能导致部分香港金融人才流入上海。

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崛起加剧了市场竞争,对香港金融市场的传统优势构成挑战。上海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一系列离岸金融新产品和服务,与香港市场形成竞争态势。在离岸人民币方面,上海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加快,使香港的先发优势逐渐缩小。市场竞争加剧还将导致香港的资金成本上升,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影响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稳定性。

二是积极影响。香港在人民币资金清算、交易等方面经验丰富,市场机制成熟;上海则具备政策支持和实体经济基础优势。双方在人民币跨境流动、离岸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携手构建更完善的离岸金融生态体系,有助于提升香港在全球人民币离岸业务中的地位,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根基。

上海离岸金融的发展密切了两地金融联系,香港作为上海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桥梁的作用越发显著。更多上海等内地企业借助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开展跨境投融资和结算业务,香港凭借国际化金融服务和健全法律制度,为上海等内地企业提供专业支持,进而推动自身金融业务发展,增强对全球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上海离岸金融的发展促使香港金融机构加大在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并通过OSA、FT和NRA账户为其开展的离岸金融活动注入了强大的本外币资金支持,这使得上海可以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抗衡各种风险的有力保障,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稳定器和安全阀,这极大提升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活力与竞争力。一旦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遇到负面冲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能应香港特区政府的要求,及时提供强有力支持,以确保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运转,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策略

第一,香港强化特色业务优势。香港应凭借全球最活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优势,持续提升人民币清算、交易、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核心使命,创新合作机制和优化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内地金融衍生品相对薄弱的现状,香港应推出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衍生品,助力内地拓展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大力拓展人民币债券市场,提升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能力,以市场化原则为内地提供更多“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香港应发挥在国际金融交易、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利用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队伍、完善法律体系、优越营商环境和监管体系,为全球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同时为上海等地的内地客户提供符合监管要求的金融服务,涵盖资产配置、税务规划、家族信托等领域。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巩固在全球高端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深化沪港合作交流。香港可积极参与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构建紧密的金融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优化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提高跨境资金流动效率;加强在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产业集群。通过与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开展金融合作,拓展业务空间,提升整体金融实力。

香港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如发展离岸经济和落实RCEP。凭借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专业服务能力,与上海携手为相关项目提供结算、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等金融支持。作为重要的融资中心,香港可以为离岸经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发挥风险管理中心作用,帮助上海等地的内地企业应对汇率、利率风险。香港参与国家战略将为两地金融机构带来新机遇,提升香港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香港可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投入,完善培养体系,注重培养跨学科、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涵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法律合规等领域。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实践培训项目,提高人才实际操作能力。政府和行业协会可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培训计划,鼓励优秀人才投身金融行业。

上海可优化人才引进和认证机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职业发展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吸引全球金融精英。放宽高端金融人才签证限制,简化引进流程;加强城市国际化建设,提升生活品质和文化包容性,打造国际人才聚集地。加强与香港等地的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共同发展。

上海作为香港坚强后盾和重要补充的体现

上海拥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基础和丰富的产业资源,为香港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业务拓展空间。香港金融机构可借助上海产业优势,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融资服务。上海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成果,也可为香港提供借鉴与合作机会,促进香港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

上海在金融政策创新方面积极探索,为国家金融改革积累经验,其成果可为香港金融政策优化提供参考。在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方面,沪港可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双方还可在国家金融开放政策框架下,协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沪港证券市场在现有互联互通机制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展离岸证券业务合作,扩大交易标的范围,优化交易规则,提高市场流动性。在金融衍生品市场方面,加强合作研发和交易,提升两地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沪港两地在离岸金融领域的合作

第一,深化金融市场联通。拓展“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增加交易标的种类,提升交易额度。扩大“沪港通”股票范围,纳入更多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增加“债券通”可交易债券品种,引入绿色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优化交易结算流程,缩短结算周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联合推出沪港股指期货、期权等产品,增强两地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二,推动金融业务创新合作。在离岸金融领域,结合上海离岸经济的产业基础和香港离岸金融市场运作经验,共同开发离岸债券、离岸基金等创新产品。联合设立离岸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两地及“离岸经济”相关国家的项目;合作发行绿色债券,吸引全球资金支持绿色发展。在财富管理领域,利用上海高净值客户数量增长和香港成熟财富管理经验及多元化投资渠道优势,开发跨境财富管理产品,为客户提供全球化资产配置方案。加强离岸金融业务合作,为企业提供便捷跨境金融服务和对冲相关金融风险的有效工具。

第三,加强金融人才交流培养。搭建常态化金融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沪港金融人才论坛,邀请两地金融监管部门官员、金融机构高管、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金融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等议题。建立沪港金融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发布人才招聘和培训课程信息,方便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两地高校和金融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金融人才,开设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硕士学位课程。金融机构之间开展人才挂职锻炼项目,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和跨市场业务能力,探索两地金融资质高端人才的双向培训和互认机制。

第四,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建立沪港金融监管部门定期沟通机制,交流金融市场监管政策、法规制定与修订情况,确保两地监管政策协调一致,避免监管套利。在金融创新业务监管方面,如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探索适应创新发展的监管模式,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当出现跨境金融风险事件时,双方监管部门迅速沟通,协同应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开展跨境监管合作实践,建立跨境金融机构联合检查机制,对在沪港两地均设有机构的金融集团进行协同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共同建立跨境金融交易风险监测系统,防范跨境金融犯罪活动,保障两地金融市场安全稳定。

第五,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香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构建更紧密的金融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提高跨境资金流动效率;加强在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产业集群。凭借两地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专业服务能力,为“离岸经济”相关国家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等金融支持,提升在国际金融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者系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

文档于: 2025-04-29 19:59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4-29

离岸金融是沪港金融协同发展核心引擎...

2025-04-29

在全球金融格局加速变革的当下,离岸金融作为金融皇冠上的明珠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力量;我国开展离岸金融活动,为上海和香港这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带来了全新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