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网

东方财经网

中国芯片上车:闯入英伟达和高通的舒适区 | 海斌访谈

迪凡 12220

中国芯片上车:闯入英伟达和高通的舒适区 | 海斌访谈...

北京复杂的道路状况,令智能驾驶从业者上头。

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与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相约试驾一款汽车。这辆搭载了地平线芯片的汽车驶过颇具挑战性的北京道路之后,老司机尹同跃对驾驶体验感到满意。这次试驾也推动了两家企业的合作。

这是余凯从英伟达手中抠出来的订单。奇瑞、大众、小鹏等整车企业,此前更放心把智驾解决方案交给英伟达,把智能座舱方案交给高通。现在中国本土的芯片企业也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了。全球化时代结束,外资芯片企业也日益面临中国本土化的压力。

中国芯片上车:闯入英伟达和高通的舒适区 | 海斌访谈

美系芯企应变

按照大众汽车规划,首款搭载地平线芯片的车型将在2026年下线。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极不稳定,充满波动。我们持续观察、积极探索,试图明确现阶段与哪些国别市场存在更多共同利益,也在不断思考新的合作模式。”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吴博锐在今年的车展期间表示。

吴博锐认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就像一把保护伞,使其在中国市场的后续业务免受贸易争端的冲击,保障该公司稳定、持续地开展经营活动。

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令美系芯片企业在华业务受到挑战。这些芯片企业会走到“在中国,为中国”的道路上吗?

德州仪器、英伟达、高通、英特尔,这些美国芯片企业的产品广泛用于中国制造的汽车、手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上。现在美国高端芯片能否以稳定的供给满足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中低端芯片的价格如何变化,这些都变得难以预测。

车企曾在疫情期间吃过供应链断裂的苦头。一颗原本仅价值20元的中低端芯片短缺,都可能导致单价20万元的汽车难以下线。那时候的整车企业高管,打爆了供应商的电话。

好在,供应链企业认为这一轮波动不会造成供应链断裂,而是价格的调整。

“我们不觉得目前的地缘政治挑战和关税问题会造成新一轮的芯片短缺,可能会有成本上的压力。”杨晓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安波福在中国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本地化芯片解决方案,而且已经在推进软件和硬件的分离工作,该公司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切换不同的芯片。

英特尔方面向第一财经透露,该公司用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座舱芯片并非产自美国,而是来自爱尔兰。一家一级供应商则透露,它在中国市场所搭载的高通芯片生产于韩国,而非美国。

德州仪器则有不少芯片,是从美国出口到中国市场。比如,德州仪器的芯片可以在电动汽车中实现对高压电池组的监测和控制。这家在美国拥有大量制造能力的企业,来自中国的收入占其整体营收20%左右。

一家国际投行的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德州仪器的模拟芯片量大管饱,成本优势明显,但技术的门槛没有那么高。德州仪器如果丢失中国市场,它所留下的空白很可能由欧洲企业英飞凌,甚至一些中国企业来填补。

中美关税摩擦加剧,德州仪器更需要中国本土化生产。它在中国成都有一座制造工厂。在其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德州仪器CEO 哈维夫·伊兰说,如有必要,该公司可依赖中国的制造工厂。

全球化时代结束了。中国本土汽车制造能力强大,消费市场宽广,可以同时为本土芯片企业和外资芯片企业本土化提供舞台。上述分析师认为,汽车产业链,也只能在Glocal(全球本地化)的道路上走向深远。

新时代是中国芯片企业的机会,而跨国芯片企业迟早要作出抉择。


广告】全网项目交流群
扫码进QQ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5-07 15:33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5-07

中国芯片上车:闯入英伟达和高通的舒适区 | 海斌访谈...

2025-05-07

北京复杂的道路状况,令智能驾驶从业者上头。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与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相约试驾一款汽车。这辆搭载了地平线芯片的汽车驶过颇具挑战性的北京道路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