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 上市公司纷纷披露相关进展...
5月7日开盘,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只个股飘红。消息面上,“五一”假期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出圈”,安徽黄山、山东泰山、江西武功山等多个景区引入相关外骨骼设备并受到游客青睐。在市场看来,这标志着外骨骼机器人正从“验证”迈向“实际应用”。
“外骨骼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方向之一,它具有‘消费潜力大’与‘技术复用性强’的双重优势。相比人形机器人,其落地难度小、技术门槛低,产业推进迅速,目标客群精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行业渗透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应用场景拓展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结构,融合动力控制、传感、信息、移动计算为一体,对使用者的肢体动作进行辅助或增强。以泰山景区应用的“智能登山杖”为例,该设备不仅能辅助行走、实时监测身体状况,还具备紧急呼救、景点讲解等功能,成为景区科技服务的新亮点。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骨骼机器人已从早期依赖机械结构的无源型产品,迭代为融合高密度传感器矩阵与自适应算法的有源型产品。后者能够实时感知人体运动意图,实现精准助力,正成为市场主流。
北京艾文智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曹辙对记者表示,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其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叠,可共享丰富的产业供应资源。凭借其轻量化设计、精准助力特性,外骨骼机器人已突破医疗康复、军工应用边界,向工业生产、民用消费领域延伸。若出现现象级爆款,消费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广东村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基永认为,从商业化进度看,医疗康复和工业场景将成为外骨骼机器人最早实现规模落地的两大领域。在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已成为脑卒中、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工具,通过定制化训练方案,显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在工业场景中,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可使工人搬运效率显著提升,有效降低职业劳损风险。
据开源证券研报预测,外骨骼机器人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146.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42.2%。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记者表示,未来,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向农业采摘、物流分拣、消防救援等领域延伸,还有望与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从单纯机械辅助到神经协同的重大跨越。旺盛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加速产业商业化进程。
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引发投资者高度关注。近半个月,深交所互动易、上证e互动等平台上关于“外骨骼机器人”的提问量超50条,问题聚焦技术研发进度、产品商业化布局、产品生产等方面,多家上市公司亦于近日在平台上密集回应投资者关注。
“无论是假期景区的‘登山外挂’,还是近期市场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关注,本质上都是产业链企业在AI、材料、传感等多个领域技术创新的成果显现。”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记者表示。
在产品应用领域,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5月7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上表示,目前,公司智能一体化床椅产品已形成销售,外骨骼式无源可穿戴下肢助行器在医疗复健机构处于示范应用阶段。
对于产品的研发进度,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月28日在上述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研发团队正在对单关节(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上下楼梯、行走、奔跑等不同场景调试测试,进一步测试算法、打磨产品等工作。深圳光大同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同日在该平台上称,公司已将碳纤维产品逐步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结构件中。公司高度关注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趋势,将继续加大研发及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前瞻性技术并与潜在客户寻求合作。
在产品布局与市场进展方面,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4月28日在上证e互动上表示,公司重点打造的便携式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已进入小批量阶段,预计年内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上市销售,将和VR技术一起融合到天轨、代步类机器人中,提高训练趣味性。江苏振江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4月22日在该平台称,公司计划今年三季度小批量生产外骨骼机器人。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监高承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骨骼机器人产业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仍面临着技术、成本、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上市企业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并探索租赁、定制化服务等创新商业模式,以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胡晨曦

【全网推广】新项目交流群
文档于: 2025-05-08 08:41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 上市公司纷纷披露相关进展...
5月7日开盘,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只个股飘红。消息面上,“五一”假期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出圈”,安徽黄山、山东泰山、江西武功山等多个景区引入相关外骨骼设备并受到游客青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