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投资”方法论 | 券商资管篇一 构建长效投资机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回报...
“资管行业的核心功能是为投资者赚钱,而不是单纯追求管理规模。”在近期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和第一财经联手推出的“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中,中泰资管董事长黄文卿提到,资管机构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
过去几年,中国资产管理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行业朝着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迈进。但在市场周期波动中,“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等现象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
在此背景下,提升投资者回报成为当前资管行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券商资管作为行业中发展势头正劲的一员,又该如何通过践行“三投资”理念,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投资者获得感?
关注长期回报而不是短期波动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是围绕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理念,三者之间存在动态关联。”在国君资管泛权益投资负责人孙佳宁看来,首先,要用好的价格投资好的公司;其次,当好公司出现泡沫化的时候则需要理性甄别和判断;最后,通过长期投资分享优质公司的发展成果。
作为证券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券商资管在践行“三投资”理念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孙佳宁表示,券商资管具有业务更多元化以及投资和管理的资产类别更全面的特点,在多元化、全面化的场景下,市场观测维度和投资策略都会更加丰富;券商资管接触公募稍晚,基于过去的经验,会更加关注产品回撤和客户体验;另外,作为子公司还可以获取来自母公司或集团的资源支持等。
在整个投资过程中,价值投资需要关注长期回报,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孙佳宁强调,在投资实践中会普遍存在:产品持有的时间越短,可能盈利的概率越低;持有的时间越长,盈利相对来说更稳定。对于资管机构而言,需要不断地提升投研能力,去践行“三投资”理念。
黄文卿认为,践行“三投资”理念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二是需要形成正反馈效应。在他看来,资管机构应当回归行业本源,树立正确的经营观,确立“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基本导向。从长远来看,资管机构盈利和投资者收益应当是统一的,管理人把业绩做好,让投资者获利,进而实现管理规模的逐步增大,管理费也将随之增长,最终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投资机制
过去几年,基金销售普遍存在低位做业绩、高位促发行的情况,“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成为当下资管机构发展的核心要义。
“对于资管机构来说,强调投资者回报意味着投资思路要从相对收益向绝对收益回归。”国君资管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范杨表示,资管机构要更加关注风险控制和回撤。需要在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上进行调整,构建多方共赢的局面。而基金经理应为产品的综合收益和风险收益特征负责,市场和渠道应更多关注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表现。
同时,资管机构还可以通过建立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投研能力等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投资机制,从而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回报。
孙佳宁分享了国君资管的具体操作:建立严格的投资经理答辩制度,帮助投资经理厘清长期投资思路;通过量化工具定期对投资经理的业绩进行全面归因,通过“投决会”帮助投资经理发现投资短板以及执行动作的偏离情况等;建立投资管理框架,全面、立体地跟踪产品运作情况,帮助投资经理发现潜在风险及执行动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投资经理进行三年的长周期考核,减少其短期业绩排名的压力等。
黄文卿以中泰资管的实践为例介绍称,当面对不同市场环境时,顺势而为是容易的,但管理人需要真正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适当进行左侧布局。资管机构也需要建立长周期考核等配套机制。比如市场不好的时候,不应谴责基金经理,而是应该鼓励他们,不要让他们出现投资动作变形。此外,还要做好投资者陪伴,管理人可以通过分享投资心得加深投资者对自身的了解,学会与投资者做朋友。

【全网推广】新项目交流群
文档于: 2025-05-15 10:56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三投资”方法论 | 券商资管篇一 构建长效投资机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回报...
“资管行业的核心功能是为投资者赚钱,而不是单纯追求管理规模。”在近期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和第一财经联手推出的“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