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神圣使命。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当人工智能的历史机遇与大湾区的使命目标发生时空耦合,必将极大激发大湾区发展的生机活力,强有力地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
掌握前沿的新兴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产业效能,是一个地区能否引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奥秘所在。旧金山湾区崛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紧紧抓住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革命、计算机革命的历史机遇,发展出一批引领全球科技创新浪潮的伟大公司,创造了硅谷神话,实现了信息时代对工业时代的颠覆。今天旧金山湾区依然是世界科技创新之执牛耳者。
在向国际一流湾区奋进的道路上,粤港澳大湾区同样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站上时代风口,找到自身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与广阔的产业新蓝海,叠加大湾区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强有力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的底气与锐气。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人工智能具备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经济与产业基础雄厚。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4.5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约3.3万亿元。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率达到89%,比全国同期高22.8个百分点;人均GDP为16.2万元,比2018年增加3.3万元,名义增长约25%。与此同时,大湾区内拥有深圳、广州、香港三大核心城市,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商贸物流等产业集群,低空经济、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商业化提供了全产业链支撑,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前景广阔。
第二,科研与人才储备丰富。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强度为3.4%,超过德国(3.14%)和日本(3.26%),与美国(3.45%)基本持平。近年来,大湾区发明专利公开量年均增长位列全球四大湾区首位。
大湾区内部汇聚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以及鹏城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科研与人才储备丰富。今年以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分别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中山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
大湾区各类人才政策,如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深圳“孔雀计划”、香港“优才计划”等政策,吸引着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研团队到大湾区落户。
第三,数据与场景应用突出。
依托“一国两制”优势,大湾区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科研资金跨境等领域率先试点。2023年发布的《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旨在强化内地与港澳的数据跨境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人工智能跨境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智慧城市、智慧教育、跨境金融、跨境医疗服务等海量数据应用场景。例如,香港的金融数据开放试点、深圳的智慧交通网络、珠三角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均为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和优化提供丰富资源。
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以发展人工智能为引擎有着强大的内在逻辑,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必然产物,其进路如何,何以助推国际一流湾区建设?
第一,加强AI人才引育,构筑AI发展基石。
粤港澳大湾区以发展人工智能为引擎,需要加强AI人才引育,构筑AI发展基石。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鼓励大湾区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加强AI相关学科建设,扩大AI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培养规模,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联合头部企业共建实践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加快培养AI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大湾区域内高校要发挥诸如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的重要作用。
还要加强引进会聚AI人才,鼓励大湾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吸引和会聚一批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大湾区各级政府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以及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大湾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第二,加快AI技术迭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AI技术迭代需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理论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应着力构建人工智能核心基础模型、人工智能系统等底层知识体系和跨学科基础理论,引导鼓励科研人员承担原创性、探索性、前瞻性的基础前沿研究课题,用好各类科研平台大力推动交叉研究,促进跨领域、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攻克人工智能核心理论难题,为大湾区AI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
加快AI技术应用推广,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发挥重大科研平台以及华为、大疆、腾讯等头部企业的综合优势,面向AI产业需求,强化AI关键技术攻关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多模态世界大模型、具身智能等问题引领核心技术创新方向,打造AI产业新兴业态。
其次要推动实施“人工智能+”产业振兴行动。要用AI技术重塑优化大湾区传统产业要素配置,例如佛山的家具家电、东莞的纺织服装、中山的灯饰照明、惠州的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人工智能+”赋能,重新构筑大湾区城市优势产业的护城河。
第三,强化数字湾区建设,推动湾区治理创新。
强化数字湾区建设是大湾区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抓手,也是国际一流湾区的重要标尺。要通过加强AI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推广,着力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深化智慧应用场景,推动大湾区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治理示范区。要以打造“数字政府”为牵引,加强数据资源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数据管理体系,在数据采集、存储、共享、使用、安全等方面加强管理,保质保量,为人工智能各类场景应用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要以AI技术推广应用创新湾区社会治理模式。对于标准化、常态化的高频公共服务场景,要着力推进工作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与此同时,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数字湾区”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例如探索大湾区应急管理智慧大脑,搭建知识产权跨境保护区块链平台,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建设大湾区数据交易市场等等。
粤港澳大湾区以发展人工智能为引擎,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未来二三十年将是大湾区开启自身“硅谷时刻”的战略机遇期,若能引领人工智能革命浪潮,必将推动大湾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一流湾区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蓝图。
(作者就职于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全网推广】新项目交流群
文档于: 2025-05-20 20:08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神圣使命。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当人工智能的历史机遇与大湾区的使命目标发生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