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网

东方财经网

深度︱“免陪照护服务”本月起全国试点,“叫好又叫座”仍面临这些挑战

程程 11610

深度︱“免陪照护服务”本月起全国试点,“叫好又叫座”仍面临这些挑战...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住院陪护成本的日益加深,我国将自本月起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广医院“免陪护病房”。在未来两年里,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至少要确定一到两所三级医院参与该项试点。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试点工作方案”)并明确了上述规划要求。

“免陪照护服务”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项医疗服务,主要用于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窘境,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专业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

2024年10月,国家医保局出台调整护理类价格相关政策,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这意味着医院可以直接主导开展“照护服务”,按指导价向患者收取费用,此举促进了该种新兴护理模式在多地的推广工作。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福建、河北、山西、陕西、安徽等全国多省,已试点推进免陪护病房试点。

“万事俱备,只欠病床。”一名参与北方某地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的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免陪护”模式试点初期,市场的热情可能高于医院的参与度。

而在部分医院持审慎推广态度的背后,存在多重原因。比如,医院床护比能否达到“免陪护病房”标准?试点实施后,护士工作量是否会增加?补偿能否到位?来自第三方的医疗护理员介入后,医院如何统筹管理?出现医疗纠纷责任如何定?如何为多元化陪护病房匹配相对应的多元化支付机制?多名受访业界人士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乎医院“免陪护病房”运作的可持续性,需要在该服务面向全国试点推广的两年内,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覆盖面。

优先覆盖老年医学科、心血管科等一级护理占比高的科室病区

“目前,公众对于‘免陪护’服务存在一定的误解。其一,免陪护不是免费,而是无需家属陪护,并将患者需要支付的护理费用降至一个相对低的支付区间;其二,受制于护理资源,免陪护服务无法适用于所有医院和任何病区,也不意味着护理团队为每位病区患者提供‘一对一’服务。”长三角某护理学会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要想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进一步推广,首先需要为公众“祛魅”。

所谓“免陪照护服务”,即患者住院期间,在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且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由护士或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提供的生活照护服务。

根据前述试点工作方案,免陪照护服务优先确定在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免陪照护服务需求较大、工作基础较好的三级医院。

该试点工作方案还明确,试点医院要结合实际,根据临床科室病种特点、患者病情需要、自理能力程度和护理级别等要素,优先在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科室病区(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普外科、骨科等)探索开展。

在此之前,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曾就“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公开解释说,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

“当谈论‘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和一级护理患者’,更多基于项目收费。但在临床实践中,分级护理是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手术和护理水平提高、病床周转率加快,患者往往在术后很快就从特级、一级护理患者过渡至二三级护理患者。所以,此次国家卫健委的试点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免陪照护服务优先在‘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科室病区’探索开展,以增强试点工作的实操性。”前述受访护理学会专家说。

“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

从免陪照护服务的规划到地方落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医疗护理资源供给和患者需求。相较于全国版的方案,地方版和医院版的试点方案,往往没有覆盖到上述如此多的科室和病区。

比如,一些地方版的免陪照护试点方案中提出,“采用l+X的病区模式,其中1为重症监护病区,X为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其他病区或单元(数量不限)”,也有的试点医院目前在胃肠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部分病区开展该项工作。

“床护比”,是医院管理者决定是否开展该护理服务的主要顾虑之一。根据前述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医院要加大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病区护士配备力度,原则上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即每1张床位配备至少0.6名护士)。

某一线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护士长对第一财经坦言,目前,该院只有ICU(重症监护室)达到了这一床护比要求,其他病区距离该床护比要求仍有差距。

“根据我们对一些医院的调查,各地的床护比还是差距比较大的,ICU基本达到1︰1,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三甲医院床护比也可达1︰0.8~1.2,但也有一些地区仍低于国家标准。”一名受访高校学者告诉第一财经。

深度︱“免陪照护服务”本月起全国试点,“叫好又叫座”仍面临这些挑战

以四川为例,根据当地政府指导价,公立三甲医院开展“一对多”免陪照护服务,护理价为100元/天;公立二乙以下医院开展“一对多”服务,护理价为75元/天。

而按照广东省医保局给出的政府定价标准:“一对一”服务为280元/天,一对二为180元/天,一对三为140元/天。如果护理员具备医学职称,在原收费基础上加收20%。

但前述护工招募人士表示,由于免陪照护服务通常针对自理能力差、护理要求高的患者,患者及家庭对于院内护理的质量、频次、护工综合素质等会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导致部分患者家庭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免陪照护服务持怀疑态度。

“免陪照护服务模式的推广,需要卫健部门与医保部门形成合力,其中,医保的价格管理对于医疗护理员队伍和照护能力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调节作用。”王初阳说。

金春林呼吁,免陪照护服务价格应该“相对市场化一点”,价格浮动范围管理应该适当宽松。未来,随着免陪照护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还应该针对不同住院病人的需求,引入差异化的服务定价,并吸纳更多的支付主体,特别是发挥商保的作用。

已有地区现行一步。比如,广州方面提出,鼓励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将免陪照护服务费用纳入商业保险,通过开发新的保险产品或将现有险种进行升级优化,覆盖免陪照护服务的相关费用。探索将免陪照护服务费用纳入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

此外,在汕头等多地2025年版惠民保中,还新增纳入了院内的术后护理服务。不过,该项护理工作由惠民保服务方提供护理服务资源。

不过,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于商保介入“院内护理”,包括“免陪照护服务”持审慎态度。

他对第一财经解释说,院内护理中,医院占据主要话语权,保司从院外寻找的服务供应商,难以进入医院场景。目前,部分惠民保产品新增的院内护理服务,也存在类似问题;至于“免赔照护服务”,虽然政府实施最高限价并明确了服务供给资源,但由于惠民保等普惠型商业保险的免赔额通常较高,大部分住院人群达不到相关赔付标准,这导致该项服务实际惠及的群体有限。如果不能增加大部分参保人的获得感,并会增加产品整体赔付成本,保司进行相关产品创新的动力不足。


广告】全网项目交流群
扫码进QQ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6-04 21:09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6-04

深度︱“免陪照护服务”本月起全国试点,“叫好又叫座”仍面临这些挑战...

2025-06-04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住院陪护成本的日益加深,我国将自本月起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广医院“免陪护病房”。在未来两年里,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至少要确定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