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网

东方财经网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4期圆桌对话 养老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构建

辛夷 340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4期圆桌对话 养老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构建...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4期圆桌对话 养老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构建

8月23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4期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在主题为“以融合促创新:开辟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行业对话环节,嘉宾们展开头脑风暴,各自提出精彩见解。

本次行业对话由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郑廷强主持,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副行长童洁萍、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副行长陈良运、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养老金中心副总经理廖霏、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俪四位来自不同机构的领军人物担任对话嘉宾。

多维发力,金融机构赋能养老金融

在促消费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从服务场景、渠道建设、产品创新等维度探索实践,为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注入动能。

童洁萍在圆桌对话中提出,银行应聚焦“以旧换新、银发消费、文旅结合”三大方向来促进消费。在童洁萍看来,以旧换新可覆盖非常多的家庭群体,其中银发客群也有大量适老化产品采购升级的需求,交通银行在国补、市补、企业补基础上,首创第四层支付优惠,进一步降低了家庭消费成本;针对银发消费,交通银行围绕“衣食住行游养学”七个场景打造“乐龄星期五”消费生态,老年客群可定制旅游套餐、享受社区食堂支付优惠与陪诊服务等服务;在文旅领域,交通银行则通过冠名国际邮轮节、实现“票根经济”无感体验等方式,联动文旅基础设施与个人消费权益。童洁萍表示,要让合适的消费活动找到有需求的群体,以实现养老资源的精准投放。

在养老金融的实践服务中,民生银行则以“三全”标准升级适老化服务,以“三感”完善非金融服务。陈良运介绍,“三全”包括全流程(标准化的服务覆盖营业网点服务的每个环节和节点)、全渠道(线下网点与线上渠道适老化改造的高度融合)和全员(全体员工在服务中融入针对老年客群的暖心化服务);“三感”则是社会责任感(不局限于银行角度,而是同时整合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资源,将金融业对养老金融的定位和服务贯穿到非金服务体系当中)、社区参与感(广泛开展社区金融活动,让员工与老年群体深度接触)、客户获得感(通过常态化宣传提升老年客群金融认知和服务体验)。

在金融机构建设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廖霏指出,金融机构有四大优势值得被充分利用。首先是海量的客户优势可让金融机构帮助更多的老百姓提前储备养老知识;其次,网点渠道的优势可以让金融机构为身边的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信息和服务,如建行在全国挂牌有206家养老专业网点,在上海分行配备了300多位养老咨询顾问,为客群提供“安心、稳心” 服务场景;此外,金融机构具备安全风控优势,可通过产品创新平衡收益与风险,应对长期养老资金需求;最后,金融机构凭借金融科技优势可借力 AI、大数据为未来服务升级预留空间。

对于信托行业而言,邹俪表示,回归本源,推动信托服务“普惠化、多元化”是关键。据邹俪介绍,上海信托已构建“高中低立体账户信托体系”, 打造“极简开户” 养老信托,使得养老信托门槛更低。同时,上海信托基于受托资产多元化,也在探索将股权、知识产权等非现金资产装入信托,并已落地上海首单知识产权公司化运营信托。

与此同时,邹俪还认为,信托还可在预付资金、养老等领域不断探索更丰富的场景。在资产配置策略上,邹俪表示,目前上海信托服务于个人财富管理的主动投资标准化规模已经有约 2000 亿,其中含近300亿的“固收+”产品,未来将继续发挥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势,并在信托帐户中进行产品的组合投资,更好地分散风险,同时把握部分资产子类的趋势和机会。

养老金融发展挑战与多层次服务体系构建

面对人才短缺、风险防控、信托普及等行业痛点,圆桌嘉宾们从人才培养、风险治理、多方协同等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为养老金融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建言献策。

针对养老金融人才瓶颈,童洁萍提出“扎根基层、分类培养、制定标准”三大关键词。童洁萍表示,交通银行自2023年开始培训养老顾问,将网点打造成“政策宣传+辅具展示+民生服务”基地,同时分类培育养老金融规划师、社银服务师和养老产业顾问师,以精准匹配不同需求,同时牵头制定养老金融规划师团体标准,让从业者明确服务内容,打造行业标杆。

在老年客群金融安全守护上,陈良运则强调多维防控。据陈良运介绍,民生银行内部已建立“总行专委会+分行专班”机制,贯彻“三适当”合规原则。在监管协同方面,民生银行积极参与监管组织的“315”“反诈宣传月”活动,期间配合推出“每月第三周,周三说消保”,呼吁老年客群擦亮眼睛,守好钱袋子;此外,民生银行借助科技建模识别异常转账,利用CRM系统做“一对一”财富规划,推广账户“安全锁”,通过直播、公众号普及风险知识,并为老年人提供低风险、中长期的产品。

政企金协同,构建多元养老资金供给体系已逐步成为业内共识。廖霏表示,政府需引导公众认知“三支柱”养老重要性;金融机构可创新“存房养老”等模式,盘活家庭资产;企业要推行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实现“员工与企业双向奔赴”;养老服务机构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做好储备资金与未来所需资金的供需匹配。

对于信托行业,邹俪指出,需着力降低认知门槛,推动信托产品从“高冷工具”向“生活服务”转变。在供给端从“0-1突破”阶段转向“1-100复制”阶段,完善配套制度;在需求端通过场景链接(与银行、民政部门等开展合作)、优化体验(用互联网语言传播,实现“前台简易、后台智能”),让信托融入养老、社会治理等生活场景,“希望这条路能越走越宽,让信托不再是高冷的私募管理工具,而能成为人人可用的生活服务工具”。

郑廷强在圆桌活动最后总结时强调,养老金融具有三大核心:一是养老筹资至关重要,“长寿时代需提前规划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二是筹资方式需多元,兼顾安全、风险与收益,选择专业机构;三是筹资时间宜早,“用‘反人性’的自律提前准备,才能拥有理想养老生活”。

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此系列活动将构建与“陆家嘴论坛”相呼应的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机制化、场景化、国际化运作,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项目群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8-26 21:39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8-26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4期圆桌对话 养老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构建...

2025-08-26

8月23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4期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在主题为“以融合促创新:开辟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行业对话环节,嘉宾们展开头脑风暴,各自提出精彩见解。本次行业对话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