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网

东方财经网

一些地方专项债存偿还压力,国务院已出招

程程 3278

一些地方专项债存偿还压力,国务院已出招...

防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风险引起全国人大关注。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公布了《关于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监督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其中提及当前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化解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时称,近年来由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叠加实施专项债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政策和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政府法定债务规模增长较快。一些地方政府专项债存在偿还压力。

一些地方还不起利息

近年来为了稳投资、防风险,专项债发行规模明显增加,专项债余额快速增长,这支持了数十万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助推经济平稳增长,也大幅缓释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让地方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促发展、保民生。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5年中国首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约0.1万亿元,而2025年这一规模已经跃升至4.4万亿元。截至2025年7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约35.5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比重约67%。

专项债是指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而近些年部分专项债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甚至没有收益,而部分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受楼市和土地市场低迷影响,大幅下滑,这就导致上述一些地方政府专项债存在偿还压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以卖地收入为主)高达约9.4万亿元,此后几年受地方卖地收入大幅下滑影响,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降至约5.7万亿元。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3516亿元,同比下降1.6%。

而此前多个省份审计报告显示,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因前期申报夸大项目收益、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导致资金闲置,项目运营后收益不及预期。

比如,广东省审计厅今年披露的审计报告显示,1 个市 3 个专项债项目年度实际收益未达预期,涉及 6.6 亿元。山东省审计厅今年公开的审计报告显示,1市9县35个项目建成后收益未达预期,涉及债券资金49.95亿元。

目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来偿还到期的专项债本金,也就是“借新还旧”。但是专项债利息必须要用财政资金偿还,不被允许“借新还旧”。

一位西部地方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当地个别欠发达市县偿还专项债利息比较困难。

一些地方审计也发现上述情形。比如今年8月份甘肃审计厅公开的《甘肃省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显示,2个市和7个县财政垫付或违规使用贷款资金偿还专项债券利息26.72亿元。今年8月份安徽省审计厅公开的《关于安徽省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称,29个项目的部分专项债资金被地方用于偿还专项债利息等。

近些年地方政府付息压力逐步加大。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包括专项债和一般债)13542亿元,占当年地方政府广义财政收入(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之和)比重约7.7%。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专项债务付息压力较大,这主要是源于分子端专项债务余额逐步上升带动还本付息规模扩大,分母端受房地产和土地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分子上升的同时分母反而收缩,专项债务偿债风险进一步攀升。2023年全国有10个省份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比高于10%,而按规定超出这一10%比例地方需要启动财政重整计划。

一些地方专项债存偿还压力,国务院已出招

国务院出手解决

当然,经过各方协同努力,如省级财政帮助市县垫付利息等,目前总体来看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出现过违约情形。而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专项债偿债压力加大等问题,国务院已经出手解决。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就给出一些针对性解决策略。

比如,《意见》提出优化专项债券额度分配,确保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地区倾斜,提高专项债券规模与地方财力、项目收益平衡能力的匹配度。此举进一步突出了专项债额度分配与地方财力和项目收益挂钩,专项债还本付息压力大地方将获得更少发债额度,避免风险累积。

《意见》要求,对专项债券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项目专项收入难以偿还本息的,允许地方依法分年安排专项债券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以及调度其他项目专项收入、项目单位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偿还,确保专项债券实现省内各市、县区域平衡,省级政府承担兜底责任,确保法定债务按时足额还本付息,严防专项债券偿还风险。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此举扩大了专项债偿债资金来源,尤其是允许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安排专项债券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有助于防范专项债偿债风险。

另外,《意见》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制度。严格落实专项债券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抓好专项债券项目收入征缴工作,保障专项债券偿债资金来源。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52.8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约57.9万亿元)之内。

项目群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9-23 11:15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9-23

一些地方专项债存偿还压力,国务院已出招...

2025-09-23

防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风险引起全国人大关注。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公布了《关于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监督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