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主题基金怕“开盲盒”?监管新规让基金不能再“挂羊头卖狗肉”!...
“基金名叫‘新能源’,持仓却是银行、白酒;说是‘消费主题’,大头押了TMT板块……”这些年,不少基民吐槽有部分主题基金“名不副实”。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不仅让投资者既困惑又受伤,更埋下业绩剧烈波动的隐患。
如今,这一乱象有望得到系统性规范。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获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近日下发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以及相关通知,并要求各基金公司11月15日之前提交反馈意见,《指引》计划于2026年正式实施。
这份为主题基金戴上“紧箍咒”的新规,将在从产品设计、投资运作、风险控制和托管监督等多个环节,系统规范主题基金的投资行为,推动行业回归长期投资、规范发展的轨道。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已启动内部研讨,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待正式稿发布后落实整改。
主题基金有了“身份证”
主题基金风格漂移,一直是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背后形成原因复杂,包括市场风格变化、基金经理风格转向、业绩驱动、考核标准等。这种操作让投资者难以通过基金名称判断真实投向,更导致业绩随市场风格切换大起大落。
监管层对这一问题也持续关注,此次《指引》对主题投资基金存在的多项问题提出系统性规范要求。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已收到基金业协会下发的关于公募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的通知以及相关文件,并要求11月15日之前提交反馈意见。
“我们先内部先自行摸排讨论,结合业务实际梳理反馈建议,但目前不会开展实质性调整,会等正式稿出来之后再按照相关要求开始整改。”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行业内多数机构均采取类似策略,在政策明确前以研究准备为主。
从相关文件内容来看,该《指引》针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基金“风格漂移”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管理措施,为核心资产比例、投资方向界定、内部风控及托管监督立规明矩,旨在引导行业回归长期投资、规范发展的轨道。
要解决风格漂移问题,首先需厘清主题基金的核心定义。《指引》明确,其规范对象为“主题投资基金”,即除指数基金外,80%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特定投资方向的公募基金,投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特定市值、行业、主题、市场板块、地域、投资策略、资产类别。这一界定从源头上厘清了主题基金与其他类型基金的边界,避免产品定位模糊。
什么是“医疗健康”?什么是“人工智能”?在产品设立环节,《指引》就提出多项硬性要求。如基金名称需明示投资方向并与合同约定一致,杜绝“名实不符”;基金合同与招募说明书需以可识别、可量化的方式,明确投资风格、范围及风格库入库标准,禁止使用“可能”“未来”“上下游”等笼统、含糊的表述方式。
同时,主题基金需建立风格库管理制度,入库标准优先采用政府机关或第三方机构公开数据,不同投资方向的基金需遵循差异化标准,如行业主题基金优先选用公开渠道可查的行业分类数据,自建模型筛选证券需提前与托管人达成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新规实则是此前政策的延续。5月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针对风格漂移、货不对板等问题,要为每只基金设立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产品真实业绩的尺寸,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
10月底,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迎来相关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内容核心是让业绩比较基准真正发挥“锚”与“尺”的作用,既约束投资行为,防止“挂羊头卖狗肉”,又直接与基金经理的薪酬挂钩。
多重监督严防“跑题”
据第一财经观察,基金“名不副实”的情况在市场上并不鲜见。为追逐市场热点,有部分基金经理的持仓在不同市值风格之间频繁切换,还有些基金经理高仓位甚至全仓押注单一赛道,极致的风格使其短期业绩快速拉升,并实现规模的跃升。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旦遇到市场风格切换,短期风格极致暴露的基金,业绩往往很难持续,最后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亏损。”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在某种风格或行业持续演绎的市场中,短期考核压力、排名竞争及赎回压力,是不少基金经理选择“漂移”的重要诱因。但盲目追热点一旦踏错节奏,反而会加剧投资损失。
针对这一症结,《指引》对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构建了“管理人主动管理、托管人监督、协会自律管理”全链条的监督管理制度,防范基金在实际运作中“跑偏”。
一方面从基金公司内部盯防,基金管理人需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到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的全链条制度。特别强调了研究人员、合规风控人员、基金经理在风格库建立、审核、更新中的职责分工与制衡。
值得关注的是,《指引》再次强化了考核约束,明确要求将投资风格稳定性纳入基金经理考核。对于严重偏离投资方向、投资集中度过高的情形,需及时调整并纳入负面考核。这一要求从激励机制根源上遏制基金经理的短期化行为。
另一方面则是外部监督,基金托管人也被赋予了硬核监督任务。它们需对基金合同相关条款加强审查,并在收到管理人发送的风格库后5个交易日内进行及时审核。如果发现问题且双方沟通无法一致等情况,必须向监管部门“打报告”。
按照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当在主题投资基金成立后十个交易日内按照风格库模板向基金托管人发送风格库。自首次向基金托管人发送风格库起,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合同约定的更新频率向基金托管人发送风格库。
同时,《指引》对风格库更新频率作出明确限制:原则上每个自然年度更新不低于一次(不含成立当年)、不高于十二次。如证券上市/退市、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变动等被动更新情况及采用市值排名等高频变动标准的情形除外。
为避免风格库调整引发集中调仓对市场造成冲击,《指引》还要求管理人在更新风格库后调整持仓时,需综合考量市场影响、信息披露等因素,审慎确定基金持仓的调整时间。
此外,对主题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合规管理实施情况,协会也将通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和非现场自律检查予以监督,对违规机构采取自律处分;涉嫌违法违规的,移送证监会或司法机关处理。
考虑到存量产品整改的复杂性,监管也对存量主题投资基金设置了整改过渡期。根据安排,《指引》计划于2026年正式实施,对于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已成立主题投资基金,有24个月时间通过修改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方式完成整改。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11-11 13:44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买主题基金怕“开盲盒”?监管新规让基金不能再“挂羊头卖狗肉”!...
“基金名叫‘新能源’,持仓却是银行、白酒;说是‘消费主题’,大头押了TMT板块……”这些年,不少基民吐槽有部分主题基金“名不副实”。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不仅让投资者既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