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网

东方财经网

MLF连续7个月加量续作!央行多工具护航跨季资金面

盛媛 3652

MLF连续7个月加量续作!央行多工具护航跨季资金面...

央行中期流动性投放力度持续加码。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模式为市场注入中期资金。当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此次操作实现MLF净投放3000亿元,至此央行已连续7个月对MLF进行加量续作。

当天,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83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Wind数据显示,今日有4870亿元逆回购到期。

从全月流动性投放布局来看,除MLF操作外,截至25日,央行9月已开展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3个月、6个月两个期限品种合计加量续作3000亿元,加量规模与上月持平,为连续4个月保持这一操作力度。

加力中期流动性投放

9月下旬,市场面临较大到期资金压力。9月22日至26日当周,央行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高达21268亿元,其中逆回购到期18268亿元、MLF到期3000亿元,单周到期规模升至年内高位。

具体而言,周一至周五7天期逆回购分别到期2800亿元、2870亿元、4185亿元、4870亿元、3543亿元,叠加周四3000亿元MLF到期,超2万亿元到期资金一度让市场对资金面承压产生担忧。

不过,25日央行及时开展MLF操作,有效缓解了资金集中到期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为市场注入“定心丸”。

回溯近期流动性调控脉络,自5月央行降准释放10000亿元长期流动性后,近4个月中期流动性持续处于净投放状态,且近两个月净投放规模显著扩大,政策端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意图清晰。

MLF连续7个月加量续作!央行多工具护航跨季资金面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当前央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背后有着多重政策考量:一是现阶段正处于政府债券持续发行高峰期,同时监管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充足的中期资金能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既助力政府债券顺利发行,也为企业和居民的信贷融资需求提供保障;二是受“反内卷”预期变化、股市走强等因素影响,近期中长端市场利率普遍上行,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所收紧,通过MLF等工具加大资金投放,可稳定市场预期,确保流动性保持充裕;三是这一操作也在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明确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为宏观经济稳定运行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资金市场实时表现来看,9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期品种全线上涨,其中7天期品种领涨。具体数据显示,隔夜Shibor上涨2.10个基点,报1.4340%;7天期Shibor上涨12.80个基点,报1.5900%;14天期Shibor上涨8.90个基点,报1.6560%。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同样呈现利率上行态势,DR001、R001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行2.3个基点、3.5个基点,报1.4373%、1.4973%;DR007、R007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行11.1个基点、18.5个基点,报1.5864%、1.7066%。短期利率的上行,也从侧面印证了央行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提前应对跨季压力的必要性。

跨季新抓手

9月末面对跨季、国庆假期临近的双重资金需求,央行不仅通过加大投放规模稳定流动性,还对操作工具机制进行优化,并提前布局操作时点,进一步提升流动性调控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9月19日尾盘,央行公告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方式向MLF与买断式回购看齐。

华西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肖金川梳理历年操作时点发现,央行通常在春节和国庆前一周左右开启类似操作,例如2024年2月2日(春节前7个交易日)、2024年9月23日(国庆节前7个交易日)、2025年1月21日(春节前6个交易日)均有相关安排。这一提前操作的优势在于,能帮助央行更合理地安排节后投放到期规模,避免大额资金集中到期引发市场资金面超预期波动,为假期前后流动性平稳过渡筑牢防线。

更具标志性的是,央行还对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机制进行重要调整,将其改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模式(即美式招标),并于9月22日开展3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专门应对跨节和跨月流动性诉求。

对于此次操作机制调整,财通证券固收团队分析认为,从短期来看,这一改革主要是为了呵护跨节和跨月流动性,缓解阶段性资金压力;从中长期视角出发,其意义更为深远。一方面,改革强化了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唯一政策利率地位,使其更稳固地成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定价锚,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这也释放了“不满不溢”的流动性调控思路,在避免“大水漫灌”、政策利率降息存在约束的背景下,通过市场化定价方式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助力银行业保持稳健经营。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判断,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运用频率将比往年更高,不再局限于春节、国庆等传统节假日之前,有望成为央行调节短期流动性的常态化工具。同时,14天期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的中标利率由市场主体投标形成,这类利率中包含的货币政策信号有限,市场更应关注操作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实际影响——这些影响会快速反映在DR(银行间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和CD(同业存单)等利率指标中,可通过这些市场化利率变化把握资金面真实松紧程度。

14天逆回购利率或有下行空间

展望后续货币政策操作与资金面走势,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态度将持续,跨季资金利率波动大概率可控,同时14天期逆回购利率存在下行可能,宽货币信号对债市的积极影响值得期待。

肖金川基于历史数据与当前政策导向判断,央行将继续通过合理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维护跨季及跨假期资金面平稳运行。

前期,MLF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改革后,相关利率已呈现下行趋势:一方面,MLF操作利率单边下调,压缩了MLF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利差;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整体利率下行,MLF和买断式逆回购中标利率也同步下移。

对于14天期逆回购利率走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根据具体数据测算,近3个月DR014(14天期银行间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与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按1.55%计算)的利差约为5个基点,这意味着短期内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或有5个基点左右的下行空间

明明表示,随着后续14天期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MLF等数量工具相互补充,叠加央行可能通过中长期资金投放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长期下行空间仍将存在。

此外,明明认为当前宽货币信号积极,债市政策面环境或迎来改善。此次央行对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机制的改革,释放出明确的宽松政策信号。对债市而言,在“十五五”规划落地前,央行加大流动性供给力度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为债市提供支撑;但长期来看,债市利率定价仍需取决于后续“十五五”规划的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复苏节奏等核心因素。

项目群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9-25 10:59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9-25

MLF连续7个月加量续作!央行多工具护航跨季资金面...

2025-09-25

央行中期流动性投放力度持续加码。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模式为市场注入中期资金。当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